炎炎烈日,各地氣溫都飆升到了30°以上,甚至很多地區一直處于35°以上的高溫不下。在這樣如蒸籠般的夏日,空調就成了家庭降暑清爽的“必備武器”。
然而,空調冷氣雖然能讓我們暫時逃離室外的炎熱,卻也讓很多人在享受涼爽的同時,一不小心患上了“空調病”。
“空調病”你中招了嗎?
其實空調病并不是醫學上的概念,只是一種說法,主要是指在空調房里待久了之后出現的一些不適癥狀。如鼻塞、頭昏、打噴嚏、耳鳴、乏力、記憶力減退、四肢肌肉關節酸痛、皮膚發緊發干、易過敏、皮膚變差等等。
“空調病”由何而來
1、 室溫過低 循環不暢 抵抗力下降
夏天外界溫度高,大家穿著比較涼爽,到了空調房里一味貪涼不注意保暖,一來會使身體免疫力降低,更容易出現感冒、胃腸道不適;二來還會刺激血管收縮,導致血流不暢,引起關節疼痛、脖子后背僵硬、手腳麻木冰涼等癥狀。
就在剛剛過去的6月,由生態環境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五部門聯合發布了《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范(試行)》,建議夏季空調溫度不應低于26℃,這可單單是為了節能減排,從醫學角度來看,26℃-28℃剛好是一個舒服且不易患病的溫度。
2、濕度過低 密閉環境 細菌滋生更多
空調制冷時會將屋里的水分抽走,產生大量的冷凝水,所以空調房里的濕度會下降。長期待在空調房里,會出現眼干、鼻子干、嘴唇干,皮膚瘙癢等癥狀。
同時,空調濾網若長期不清洗,會積累大量的真菌孢子或細菌(比如隱球菌),隨空調氣流在室內播散,造成體弱者肺部感染。
據統計,在密閉的空調房內,5至6小時后,室內空氣含氧量下降13.2%,大腸桿菌升高1.2%,紅霉色菌升高1.11%,白喉菌升高0.5%,其他呼吸道有害細菌均有增加。看來,說空調房是細菌的溫床可真是毫不夸張。
3、空氣中負離子減少
氣流通過空調的管道時,與金屬表面發生摩擦作用、和濾料產生靜電吸附作用,使空氣中的負離子顯著減少,陽離子就相對多了,會使人更容易出現頭暈、嗜睡等癥狀。
空調引起感冒多為“寒包火”
空調病的表現因人而異,其中最常見的感冒,中醫角度認為多為“寒包火”型。
由于氣溫高,人體出汗較多,全身表皮血管擴張,體內本有熱。而長時間呆在溫度較低的空調房內,感受冷風的寒邪,引起體表血管、汗腺收縮關閉,使體內產熱和散熱失去平衡。一旦身體抵抗力下降,則癥狀呈現寒熱并見。如果再加上飲食不節,過多地攝入煙酒、高熱量食物,更致體內蘊熱,促成外寒內熱而導致“寒包火”型感冒。
如果不幸被這類感冒擊中,選擇防風通圣顆粒是最合適不過的了,不僅能夠發汗解表,幫助人體恢復產熱與散熱的平衡,又能清泄里熱,將體內聚結的熱毒盡散。
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防風通圣顆粒對多種細菌和病毒均有抑制作用,殺菌的同時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可謂是一舉多得。
【吹空調的正確姿勢】
26℃~28℃最為適宜
從外面回來,不要著急開空調,等身體舒緩下來再開,將溫度調在26℃~28℃,既環保又舒服。
定期開窗通風
要保障室內空氣流通,空調開兩三個小時,要關掉空調開窗通風,給室內換上新鮮空氣;也可以隔段時間到室外透透氣。
室內注意保暖
夏季在空調房里一定要注意保暖。膝蓋、胳膊、脖子、后背等肌肉覆蓋比較少的區域,要更加注意,可以披上小薄毯或穿上外套。另外,盡量不要長時間待在空調出風口的正下方。
注意保濕
可以在屋里放上一盆清水或打開加濕器保濕,同時多給身體補水,勤喝溫開水,少吃甚至不吃冷飲。
定期清洗空調
空調藏污納垢,容易滋生致病菌,長時間不清潔,非常容易發生過敏、上呼吸道和肺部感染,建議每年都要徹底清洗1~2次。
睡覺關空調
蓋著被子吹空調,聽起來很爽,但最容易出現感冒、拉肚子等情況,還可能吹出面癱。建議睡覺時關閉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