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冬季,泡腳成為許多人的日常養生項目,比起傳統的“清湯寡水”,如今更多人喜歡在泡腳時“加料”,市面上的中藥泡腳包因此熱賣。近日,記者在網上搜索“中藥泡腳”,發現還有人把泡腳當成治病手段。痛經、睡眠差、多囊、長痘、祛濕氣等在網友口中都可以通過中藥泡腳來改善。這是真的嗎?
西安市紅會醫院康復醫院疼痛病區主任董博向記者介紹,中藥足浴是基于中醫理論,以辨證論治為原則,通過將藥液加熱后,利用藥液的熱蒸汽和藥液本身對足部進行熏蒸和浸泡,從而達到防病強身的作用。
但是對于網上售賣的中藥泡腳包,董博表示,中醫強調辨證施治,千人千方,網售中藥泡腳包不是適合所有人。他說,消費者在購買中藥泡腳包時,應該根據個人的主要癥狀和養生目的來選擇。一般情況下,睡眠質量差且容易焦慮心煩的人群,適用于養生安神的方子,包含合歡皮、首烏藤、黃連、肉桂、酸棗仁等藥材;容易感冒、免疫力低下、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群,適用于扶正防感的方子,一般由黃芪、白芷、荊芥等藥材組成;冬天手腳冰涼、容易痛經、腰膝酸軟的女性,可以選擇溫陽暖宮的方子,一般由桂枝、川芎、烏藥等藥材組成。“目前醫院也有治療疾病的中醫綜合療法,其中就有中藥腿浴。”董博建議,有特定需求的人群,可以前往正規醫院進行泡腳治療,也可以在醫生指導下購買適合自己的泡腳包,如此才能不讓養生“泡湯”泡了湯。
還需要注意的是,泡腳也有禁忌,并非適合所有人。董博提醒,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泡腳部位有外傷、感染、潰瘍、水腫的人或下肢有嚴重靜脈曲張、出血癥狀者,不適合泡腳。另外,糖尿病患者在泡腳時要特別注意,水溫不要超過40℃,以防燙傷后傷口難以恢復。
普通人群冬季泡腳也有不少注意事項。董博提醒,一般泡腳水溫應控制在35℃到43℃之間,不能超過45℃,泡腳時間控制在20分鐘以內,以身體溫暖或微微出汗為宜。在泡腳過程中,如果感到頭暈、胸悶,應立即停止泡腳,在泡腳過程中如果感到皮膚不適,也應停止使用中藥泡腳包。(據《西安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