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是整個一年中晝夜溫差最大的節氣,氣候寒熱多變,稍有不慎,容易傷風感冒,許多舊病也易復發。
秋風吹走了高溫,也吹干了空氣中的水分。此時,人們容易出現口干、唇干、咽干、皮膚干燥等癥狀,中醫稱之為“秋燥”。
白露節氣過后,中醫藥如何應對“秋燥”、養生防病?長沙市第三醫院中藥師解答。
秋季養生,應先養肺
中醫認為“肺為嬌臟,其位最高,不耐寒熱”,且“肺喜潤而惡燥”,最易受燥邪傷害。“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雖然肺在秋天最易傷,但反過來看,此時也是養肺的最佳時機。那么,適合秋季潤肺養生的藥食同源中藥有哪些呢?
1、玉竹
玉竹味甘、微寒、性平,歸肺、胃經,有養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適合干咳但少痰,或者口燥咽干的患者,以滋陰清熱生津止渴。玉竹多跟沙參、麥冬等藥材搭配。
2、麥冬
麥冬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可以養陰生津,潤肺清心。常用于肺燥干咳,虛癆咳嗽,津傷口渴,心煩失眠,腸燥便秘。但是由于麥冬性微寒,不宜用于脾虛引起的水濕、寒濕、痰濁及氣虛明顯的人群。
3、蓮子
蓮子有很好的滋補作用,古人認為它“享清芳之氣,得稼穡之味,乃脾之果也”。秋天食用有養心安神、健脾補腎、止瀉固精等功效。不僅有助緩解失眠等癥狀,對易患咳嗽、哮喘等肺部疾病的人來說,蓮子還可以通過補腎增強免疫力,達到潤肺的效果。
4、芡實
芡實具有滋養強壯、補中益氣、開胃止渴、固腎養精等作用。消化吸收不好的人,經服芡實調整脾胃之后,再吃較多的補品或難以消化的補藥,人就能適應,對身體就無礙。另外,芡實煮粥或煮紅糖水,對于汗多又易腹瀉者有很好的效果。
5、枸杞
枸杞性甘味平,歸肝腎二經,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抗衰、潤肺明目、強筋健骨等功效。空氣干燥,取適量枸杞洗凈,與粳米一起煮粥,有很好的滋陰潤燥效果。
6、百合
百合,性微寒,味甘淡。富含人體所必需的優異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微量元素、維生素和多種生物堿。不止味道鮮美,并且養分豐厚,藥用價值也很高。據《本草綱目》記載:百合可潤肺止咳、寧心安神、補中益氣。
7、石斛
石斛味甘,微寒,能養胃生津、滋陰除熱、明目退翳,對秋燥伴有近視、遠視、輕度白內障者尤為適宜。可取石斛(6-12克)與菊花適量同煎代茶飲,有較好的明目潤燥功效。因石斛中的有效成分只有久煎才能發揮作用,因此應將石斛先煎30分鐘,再放入菊花同煎5-1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