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id="xmrtb"><ins id="xmrtb"><button id="xmrtb"></button></ins></source>
  • <output id="xmrtb"><optgroup id="xmrtb"><strike id="xmrtb"></strike></optgroup></output>

    <u id="xmrtb"></u>
    
      <wbr id="xmrtb"><optgroup id="xmrtb"></optgroup></wbr>
    <code id="xmrtb"><li id="xmrtb"><label id="xmrtb"></label></li></code>
    山東潤中藥業有限公司
    2019年中醫藥發展的新態勢
    時間 : 2019-12-31 16:52:28   點擊量:1707

    編者按:11月28日,《中醫文化藍皮書——中國中醫藥發展報告(2019)》在北京發布。


    《中醫文化藍皮書》由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家中醫藥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北京中醫藥文化傳播重點研究室主任毛嘉陵主編,是我國中醫藥發展戰略與政策咨詢的智庫年度報告文集,2019年是第4次發布。2019版《中醫文化藍皮書》重點調研了中醫藥進入世界主流醫學體系的新形勢、中國中醫醫療服務現狀、我國中醫健康旅游發展的新態勢及我國中醫藥領軍人物的年度網絡學術影響力等,并用數據展示了2019年中醫藥發展前沿態勢。


    2019年是中醫藥開啟全球合法化進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5月25日,第72屆世界衛生大會正式審議通過了《國際疾病分類第11次修訂本》,首次將傳統醫學納入其中。這就意味著傳統醫學將與國際醫學管理標準與統計體系接軌,全球各國政府在醫療、教學、科研、管理的政策制定以及醫療保險中,已不可避免會涉及傳統醫藥,勢必將大大地推動傳統醫藥在全球的發展。


    中醫藥可滿足健康服務新需求


    百年來西醫藥在西方現代科學文化和市場經濟雙重動力的推動下,在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等方面取得了驚人的成就,特別是最近數十年的醫學發展,最直觀的表現是醫院的診斷治療儀器和設備越來越復雜,電鏡、內鏡、超聲、CT、磁共振成像等診斷技術具有精確化、動態化的特點,透析機、起搏器、人工臟器等顯示了新技術和新材料在臨床治療中的作用。外科手術不再僅僅是切除與縫合,而是向著越來越微創、精細的方向發展,器官移植的成熟在理論上已經可以“再造一個人”。現代醫學的突飛猛進,明顯地提高了人類的生存質量,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為人類健康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不僅全面實現了現代化、全球化,而且還一躍成為世界主流醫療體系。


    然而,現代醫學的治療方式也是一把雙刃劍。西醫主張的對抗治療常常破壞了人體內環境的平衡和諧,有些療法或藥物針對某種疾病雖然有較好的療效,但卻對其他部位或功能會帶來新的傷害,產生出一系列可怕的不良反應和毒副作用。20世紀曾出現過多次嚴重的藥物副作用事件,給患者帶來新的麻煩和痛苦,等到發現時往往已為時太晚?,F代醫藥公司出于商業利益不斷推出新藥,雖然會進行很嚴格的藥理和毒理試驗,但實驗室的檢測未必就能做到絕對的萬無一失,也不可能據此預測到服藥以后可能造成的一些危害。


    西醫雖然已十分發達,但仍然不能解決人類所有的健康問題,也不可能治療人類的所有疾病。西醫學在高速發展的同時,還有許多難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如對惡性腫瘤、艾滋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疑難病癥缺乏行之有效的治法;在傳染性、細菌性疾病減少的同時,高血壓、高脂血癥、肥胖病、糖尿病等非傳染性疾病增多,仍缺乏針對性強的治療措施;化學合成藥物的療效顯著,但卻能產生出嚴重的毒副作用。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世界醫療健康消費市場上更興起了回歸自然、綠色醫療的呼聲。世界醫學界也在重新思考傳統醫學觀念的現代價值,并出現向傳統回歸的潮流。以上背景為中醫在現代科技文明背景下的存在和發展,提供了機會與可能。


    中醫藥學是我國人民經過幾千年的實踐總結出來的認識健康和疾病發生發展規律的一個知識體系,具有較為完善的系統理論和確切的臨床療效。歷經幾千年發展的中醫藥,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深受我國民眾的喜愛。中醫藥在治療一些疾病上雖然沒有西醫藥以化學藥和手術等治療方式那樣快捷,對治病機理也未能用現代科學知識清晰地闡釋,但只要接受過中醫藥治療的人都對其療效深信無疑。事實上,中醫藥不僅對很多常見病和疑難疾病有確切的療效,而且對一些現代醫學束手無策的疾病也具有療效、甚至是很好的療效。中藥復方通過中藥中復雜的多樣化學成分,針對多靶點、多因素和多環節進行綜合性的調節,所以它的療效不一定像西藥那樣專一明確,但卻可以更持久、更穩定和更全面。也可以說在很多方面,西醫的弱項就是中醫的強項,這也是中醫渴望滿足人類健康新需求之所在。


    據世界衛生組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到目前為止,183個國家和地區在使用中醫藥,這意味著中醫藥已為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的民眾提供了健康服務。已有103個會員國認可使用針灸,設立有傳統醫學相關法律法規的會員國有29個,其中有18個國家已將針灸納入醫療保險體系。近年來,我國衛生部門與70多個國家衛生部簽訂的衛生協議中涉及到中醫藥的內容,我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20多個國家的政府直接簽訂了中醫藥合作協議。中醫藥已成為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及東盟、歐盟等、地區和國際組織進行衛生經貿合作的重要項目,在促進東西方文明交流、中外人文交流、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世界衛生組織(WHO)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不斷促進中醫藥為代表的傳統醫藥在世界上的發展:


    1975年成立國際針灸培訓中心。


    1976年將傳統醫學事業列為世界衛生組織主要工作之一。


    1977年世界衛生組織第三十屆大會通過“促進和發展各國傳統醫學的訓練和研究工作”的決議并設置傳統醫學專家委員會,并敦促各國政府“充分重視利用它們的傳統醫學,以合適的章程滿足全國的衛生需要”。


    1977年11月在日內瓦召開的“促進和發展傳統醫學”會議上肯定了“傳統醫學”。1978年成立傳統醫學規劃署。


    1981年成立國際傳統醫學合作中心。

    1979年世界衛生組織刊物《世界衛生》發表針灸???,宣傳介紹針灸,并建議針灸可用來治療43種疾病。


    1986年《世界衛生組織紀事》以社論的形式介紹“針灸在現代保健中的應用”,積極推動針灸在各國的發展。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區特別制訂國際所接受的標準針灸穴名方案。


    1996年在意大利米蘭提出63種針灸治療適應病癥。


    2001年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辦事處制訂了一個地區性的傳統醫藥發展戰略。


    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制訂傳統醫學戰略。


    2008年世界衛生組織在中國北京舉辦的首屆傳統醫學大會上發布《北京宣言》,主張發展傳統醫學。


    2009年和2014年世界衛生組織敦促成員國實施《世衛組織傳統醫學戰略(2014-2023年)》,并在其主辦的62屆和67屆世界衛生大會兩次通過《傳統醫學決議》。


    2019年5月25日第72屆世界衛生大會正式審議通過了《國際疾病分類第11次修訂本》,首次將以中醫藥為代表的傳統醫學納入其中。


    中醫藥年度發展呈現新形勢


    在健康服務方面


    傳統醫藥開始進入法理上的全球化


    2019年5月25日,第72屆世界衛生大會正式審議通過了《國際疾病分類第11次修訂本》,首次將以中醫藥為代表的傳統醫學納入其中,此舉被稱為是中醫走向世界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塔里克·亞沙雷維奇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此舉有助于包括中醫在內的傳統醫學融入主流醫學”。融入主流醫學體系并非僅僅獲得醫學研究領域的一個學術地位和進入世界醫療服務市場的一個資格,而是具有一個合法的身份,這標志著傳統醫藥正式從法理上開始全球化。


    與此同時,我們還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雖然已邁出了重要的第一步,但要實現全面的傳統醫藥國際化,還需要在標準化、國際合作等多方面完成大量的必須的基礎工作。


    中醫藥全球化必須突出特色和集中優勢


    中醫藥要進入世界主流醫學體系就必須突出特色集中優勢。面對世界衛生組織將傳統醫藥納入《國際疾病分類》管理的新形勢,我國應借此東風盡快做好在更多國家合法化的戰略規劃,以推動中醫藥全面進入世界醫療市場。從2007年以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各專業協作組對中醫優勢病種進行了整體梳理,先后多批次公布了406個中醫優勢病種的中醫臨床路徑和中醫診療方案。


    為了更好地突出中醫藥的特色和集中中醫藥的優勢,2019年《中醫文化藍皮書》提出了中醫藥全球化的系列發展戰略思路,首先要推動中醫藥文化價值觀的國際認同,消除各國民眾剛接觸中醫醫療時的疑問,因此就必須盡快創建一個面向全球的中醫藥話語平臺。同時要不斷完善我國的中醫藥法規,為各國在制定傳統醫藥法規時提供可借鑒的范本,以促進各國建立健全傳統醫藥政策法規管理制度。而最核心的工作是必須努力創新中醫藥學術知識體系,還要設計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中醫藥運行模式。


    我國中醫醫療服務的發展變化縱向大橫向小


    為了更好地促進中醫醫療服務的發展,2019年《中醫文化藍皮書》對中國中醫醫療服務現狀進行調研,以期客觀地反映中國中醫醫療服務條件和服務能力以及年度發展趨勢,并通過這些變化的數據來展示已取得的最新成就。同時,也從中發現存在的問題,以尋找解決方案。由此不斷地促進中醫醫療服務水平的提升,讓廣大民眾從更加優質的中醫醫療服務中享受到健康實惠。


    從2014年到2018年的五年間,中醫醫療各項數據都有不同程度的明顯增長。中醫醫療機構床位數的增幅最高,達140.69%。中醫醫療機構數也有較大增長,增幅達139.20%。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人員數逐年增加,增幅達136.73%。增幅較小的是村衛生室中醫診療人次,僅微弱增長,為102.97%。以上數據,從縱向來看,中醫醫療各項數據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甚至是明顯的增長。但從橫向來看,中醫藥在醫療市場上占有率等多種數據,僅為小幅增長,長期在15%以下徘徊,甚至有些數據還在10%以下。


    《中醫文化藍皮書》從2019年開始,嘗試設計“中國中醫就醫環境指數”,希望客觀地反映全國和各大中城市中醫醫療服務條件和服務能力,從而促進各地中醫醫療服務水平的不斷提升,讓廣大民眾從更加優質的中醫醫療服務中享受到健康實惠。通過5大維度的數據采集和根據本課題組設計的數據抽取方法,最后得出2018年度“中國中醫就醫環境指數”為145.33。


    通過以上數據的集中呈現,希望能夠提醒中醫藥行業管理者和決策者重視中醫藥發展中的數據變化,并認真仔細地從中找出成功的原因,從而不斷地增強自信。當然,更重要的是找出影響和阻礙中醫藥發展的原因,從而提出解決方案,更好地促進中醫藥發展。


    在市場發展方面


    中醫健康旅游目的地發展迅速


    最近十來年,醫療健康旅游在全球范圍內取得了快速發展,已成為一個潛力巨大的朝陽產業。2019年《中醫文化藍皮書》系統分析了15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目的地在資源、產品、服務、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人文環境和管理6個維度的情況,同時分析了目的地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針對性的對策和建議,以期為中醫藥健康旅游目的地的后續發展以及其他目的地的建設和發展提供參考。


    調查發現,消費者認為綜合情況較好的中醫藥健康旅游目的地前10名,分別為北京東城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61.71%)、安徽亳州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49.05%)、河北安國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47.68%)、貴州黔東南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38.82%)、四川都江堰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35.23%)、廣西南寧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33.86%)、上海浦東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33.44%)、山東日照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31.65%)、重慶南川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29.85%)和江蘇泰州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21.31%)。


    社會辦中醫機構數量大規模小


    到目前為止,社會辦中醫醫療機構數量占全國中醫類醫療機構數的94.78%、診療量占全國中醫類醫療機構總診療量的24.7%。其中中醫類門診部、診所機構數占全國中醫類醫療機構數的91.4%,但是診療量占全國中醫類醫療機構總診療量只有20.1%。據了解,全國部分省市已經有了一些初具規模的連鎖國醫堂、中醫館,其注冊醫療機構的類別基本上都為中醫門診部,如廣東的和順堂(超過60家)、昆明的圣愛堂(37家)、北京的御生堂(37家)、北京的仁醫堂(6家)、山西的廣譽遠國醫堂(6家)、福建的瑞來春堂(9家)、重慶的渝和堂(7家)、青海的久美藏醫門診(42家)等。


    目前,社會辦中醫醫療機構雖然已初具規模,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和困難。醫療機構的設置標準仍不能適應社會辦醫的要求,審批中醫醫療機構的程序存在復雜、繁瑣、效率低等問題,醫療機構診療科目的限定阻礙了多樣化醫療服務的發展,社會辦醫缺乏成熟的中醫師團隊,醫師注冊審核缺乏人性化管理,醫保準入是社會辦中醫的巨大憂患,院內制劑的相關規定影響社會辦中醫的中醫特色發揮,部分醫療相關政策未將社會辦醫納入,醫療機構多頭監管進而導致政策執行矛盾。


    在文化傳播方面


    中醫藥傳播正積極利用新興媒體


    隨著媒體形式不斷出現和變化,信息發布不再局限于傳統媒體,新興媒體在信息傳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報告運用統計分析法,對全國中醫藥政務、中醫醫院(含民族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漆t院)、中醫藥院校和中藥企業開通微信、微博、頭條號、短視頻等新興媒體賬號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呈現當前全國中醫藥行業新媒體賬號運營情況。


    在信息時代的中醫醫院正通過積極開展“互聯網+”服務,提升患者就醫體驗。本報告分別從醫療機構“互聯網+”建設視角和患者對“互聯網+”服務感知視角,采取點面結合的方式,對北京市三級中醫醫院(含中醫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漆t院、針灸醫院,共24家)“互聯網+”服務情況展開調查,分析了北京市中醫醫院“互聯網+”服務的發展趨勢。通過對廣安門醫院“互聯網+”服務的現場調研,以患者視角探尋中醫醫院“互聯網+”醫療服務體驗的發展現狀。調查結果顯示,不同中醫醫院“互聯網+”服務情況存在顯著差異,中醫醫院“互聯網+”服務的主要平臺正在從微博端向微信端發展,中醫醫院“互聯網+”就醫體驗存在可提升空間。


    中醫藥領軍人物年度網絡學術影響力差異明顯


    學術影響力是衡量一個學者學術成就的重要指標之一,包括對人和對該學術專業的理論和實踐等的影響。作為國家級中醫藥工作者最高殊榮的獲得者——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和岐黃學者等領軍人物的網絡學術影響力如何呢?本報告對90位國醫大師、100位全國名中醫、99位岐黃學者的網絡學術影響力數據進行了采集、分析和排名,客觀地反映了目前我國中醫藥的最高學術水平。論文被引量前20名為李平、王華、王階、王崢濤、陳士林、陳可冀、果德安、屠鵬飛、肖小河、王琦、段金廒、張伯禮、危北海、李建生、王喜軍、高穎、史大卓、劉保延、沈自尹、高秀梅。


    中醫藥未來發展充滿新希望


    隨著現代社會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眾對高品質健康生活的需求越來越大,對醫療健康服務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2016年1月1日聯合國正式啟動《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出了今后15年將實現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新議程范圍廣泛,主要包含有社會、經濟和環境等三個層面,其中與人類健康有關的有:改善營養狀況,確保健康的生活方式,為所有人提供水和環境衛生并對其進行可持續管理。2016年11月21日~24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和世界衛生組織在上海聯合主辦的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上發表了《2030可持續發展中的健康促進上海宣言》。特別是2019年5月,世界衛生大會正式將傳統醫藥納入《國際疾病分類第11次修訂本》。


    在此大好形勢下,我們大膽地做一個預測:再過30~50年,即2050~2070年前后,中醫藥將在全球醫療服務體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而且將推動中醫院服務理念、服務方式、服務體系的革命性變化。同時,更多的現代高科技成果將在中醫領域應用,以提升中醫的臨床診療水平,極有可能實現學術上的創新和突破。以下是我們的部分預測,詳細內容見相關專題論述。


    中醫醫療服務將從治病轉化為“整體健康方案提供方”


    為了更全面地認識生命、健康、疾病和死亡,必將從科學文化角度對人體身心靈進行具有科學依據和學術價值的探索。未來的中醫院不再是一個單純的治病機構,將從單一的醫療服務分化為“醫療、養生、康復”三足鼎立的新型中醫醫療健康服務體系。人們到中醫院不再有患病后的恐懼感,無論患者還是健康人,到中醫院去都是進行“調養”,只是他們調養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中醫院將分化成“疾病調養部”和“養生部”。中醫師開出的處方,既有藥方,也有藥膳食療方,還可能提出建議患者或調養者進行一些針對性強的養生活動。


    中醫優勢病種將不斷擴大“中醫疾病譜”


    中西醫優勢互補必將實現有機地整合,患者從就醫開始就能夠獲得指導,能夠更加理性地選擇中醫或西醫。對醫療方式的評價,必將更加人性化和更注重治療方法的性價比評價。中西醫的優勢是在比較中顯示出來的,中醫的優勢病種一般都是西醫治療后療效不好、西醫治療雖有療效但也有不良反應、西醫沒有治療措施的病種,主要有慢性疑難疾病、心因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西醫臨床檢查正常但患者又自我感覺不適的亞健康之類。中醫對以上病種都具有相當的療效。


    中醫針灸在國內治療的病種有所減少,但卻在國外得到了發揚光大,可以治療包括痛癥、不孕癥、腫瘤等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和皮膚科的多種病癥。由于受到處方權的限制,國外的中醫師不能開西藥處方,也就逼著他們必須只能使用中醫、針灸治病,這樣反而使他們提高了運用純中醫手段治病的臨床水平,也擴大了中醫的疾病譜。


    因此,在未來中醫治療的優勢病種數量還會大幅度增加,而其增加病種的方式極有可能是“出口轉內銷”。


    中藥服用更加方便和舒適


    在中藥房購買的中藥都將有數據記錄,包括中藥產地、規格、主要成份含量等信息。中藥飲片加工將實現機械化、電腦化和標準化的生產加工控制。煎藥機的煎藥程序和質量都將顯著提升,不會再像現在這樣的“千藥一色”,而且還可以將煎好的湯藥,快速濃縮制成便于服用的藥片、膠囊等劑型。


    中醫醫療將全面實現“信息化管理”


    中醫診療過程以及遠程診療的信息管理,將在未來全面實現數據化、網絡化、規范化,使中醫臨床診療過程實現工業化生產流程的質量控制,以不斷提高臨床診療水平和盡量減少誤診的發生。中醫專家通過網絡對國內外疑難病例進行遠程視頻會診,將有效解決請知名中醫專家看病難的問題。


    現代信息技術將催生“中醫數字檢查室”


    未來中醫將突破難以量化表達臨床現象的瓶頸,使以前很難用量化表達的精神心理現象逐漸實現量化。中醫“望聞問切”四診信息的收集處理實現電腦化后,將設立專門的中醫數字檢查科室,由中醫檢查師負責收集和數字化處理,包括在標準光源下對舌象圖片和面容圖片的拍攝、可分辨寸關尺三部脈象的脈象儀的脈象數據采集、口述病情的視頻拍攝以及電腦數據記錄等。中醫師將直接利用已信息化處理的四診數據,并依據這些信息進行辨證施治,最后形成一份用于指導臨床治療的可供網絡查詢的“電子病歷”。


    人工智能技術將創造出“辨證施治設備”


    大數據時代必將深刻影響中醫診療過程,將出現以象信息為中心進行采樣、分析和評價的“中醫數字檢查室”,將全面實現人工智能控制下的辨證施治?!叭斯ぶ悄苤嗅t”將中醫醫療服務的全過程進行數字化,全面實現臨床信息資源的交換、共享、互聯、互通和互分析,從而創造出用于辨證施治的人工智能中醫醫療設備。這對中醫學術研究和臨床診療具有以下重要意義:


    一是促進臨床信息采集的“規范化”。如果信息采集缺乏標準,同一個信息采取了多樣性的表述,無疑會導致診斷結論的混亂,嚴重影響治療效果。“人工智能中醫”可有效地促進中醫望、聞、問、切等臨床信息采集的標準化、精確化和量化,從信息采集的可靠性上保證臨床診斷的正確性。


    二是促進診療決策咨詢的“適時化”?!叭斯ぶ悄苤嗅t”則可以在臨床診療中提供適時動態的、經智能篩選的多種名老中醫的臨床經驗、解決方案、預計治愈率及其分析,而非逐一手動檢索,使中醫師進行診療決策時能夠掌握到更多的有價值的參考信息,相當于一次名老中醫的集體大會診。同時還可提醒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和副作用,最大程度地避免引發醫療事故。


    三是促進中醫思維訓練的“高速化”?!叭斯ぶ悄苤嗅t”可以通過模仿名老中醫的認知思維,為年輕中醫師提供系統的、或有針對性的中醫思維訓練,也可以隨時幫助他們進行思維調整和矯正。即使已具有中醫思維甚至已具有相當臨床經驗的中醫專家,在其個人頭腦中無論儲存的信息量,還是運用信息的思維能力都是極其有限的,仍然難以掌握和充分利用一切更有效的中醫思維成果,這仍然需要“人工智能中醫”來發揮診療輔助作用。整個過程不僅有助于迅速提高中醫師的臨床診療水平,而且也能使“人工智能中醫”不斷學習提高,可謂一舉多得。(毛嘉陵)


    分享到:
    亚洲特黄无码一级氏毛片_亚洲欧洲无码av不卡在线_欧美人成网站中文字幕_激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source id="xmrtb"><ins id="xmrtb"><button id="xmrtb"></button></ins></source>
  • <output id="xmrtb"><optgroup id="xmrtb"><strike id="xmrtb"></strike></optgroup></output>

    <u id="xmrtb"></u>
    
      <wbr id="xmrtb"><optgroup id="xmrtb"></optgroup></wbr>
    <code id="xmrtb"><li id="xmrtb"><label id="xmrtb"></label></li></code>